close

馬凱教授是小弟最欣賞的學者

雖然當年在學校無緣上馬凱教授的課

但馬凱教授常年在經濟日報和電視中發表一針見血的專業分析建議

實在讓人收穫良多啊

馬凱教授令人值得學習處有

一凡事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就算批評他極不欣賞的政治人物,稱謂也是相當得體禮貌

二不管誰執政

理念 一以貫之,不會見風轉舵

三不只批評

只要批評一定相對提出可行的具體方案

四言之有物

各種分析方案都有嚴謹的數據和理論基礎

五核心思想

一切以台灣整體利益最大當核心思想

例如小弟極為認同

馬凱教授提出在台北港附近荒地劃一塊

做為兩岸自由經貿特區

主要是吸引事業有成的大陸台商回流設廠

對在大陸因對岸腾籠換鳥政策,經營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台商

提供一個真正可行操之在我的雙贏辦法

這才是真正的愛台灣

可惜政府似乎並不重視

今天經濟日報社論我相信是馬凱教授寫的

小弟十分認同

特轉載如下

---------------------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3.10 03:31 am
 

海基會成立20周年,特別舉辦學術研討會尋找兩岸雙贏之道。在這場研討會中,副總統蕭萬長在專題演講中提醒,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FA)為兩岸立下經貿里程碑,但兩岸經貿自由化的結果,必然讓台灣對大陸的經貿關係進一步傾斜,為讓台灣經濟分散風險,台灣必須努力地與其他國家拓展更好的經貿關係,甚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就在同一場合,多位外國學者肯定ECFA,日本與印度學者更直言,日本與印度都應與台灣簽署FTA。不只日、印如此,無論從主觀需要及客觀環境發展,ECFA已受到國際社會的關切,也提供台灣經濟藉以分散經濟的空間。

由蕭副總統提出台灣應該要分散風險的預警,宣示了政府對兩岸經貿的往來有一定的掌控與警覺,而非在野黨經常批評的一廂情願,在海基會成立20年之際具有積極意義,相信也會逐步加速反映到政府未來的施政作為之上。其中,推動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就是重要的策略,目前國際間的反應也大致符合此一策略的預期;例如去年6月底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之後,台灣與新加坡就在8月宣布要開始進行正式的FTA洽商,近來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也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作,展開台印洽簽FTA的可行性研究,顯示ECFA擴大台灣經貿空間效果。

首先,目前台灣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率達41%,陸港已是台灣出口品最大市場。因此,兩岸若能利用ECFA,相互減免關稅,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必將因此大增,也將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不過,由於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已很高,分散出口市場,以分散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風險,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分散風險的積極作法是擴大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經貿關係,做大出口大餅後大陸所占份額自然下降,而非以此限制與大陸的經貿關係,自我設限。

現在也是台灣擴大國際空間的好時機。從主觀需求而言,對很多國家來說,台灣2,300萬人的市場雖難與大型經濟體相提並論,但近4,000億美元的經濟規模仍在全球排名前20大,能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對其經濟發展有實質的助益。例如紐西蘭、澳洲等國,就對與其他國家簽署FTA有高度興趣,紐西蘭更在2009、2010年分別與大陸和香港簽署了FTA,凸顯紐西蘭對大中華市場的企圖心,更增添台紐簽署FTA的可能性。再從客觀環境面,外國學者在海基會的研討會上即明言,日本、印度有興趣與台灣簽署FTA,理由之一就是短期內與大陸簽署FTA的可能性較低,促使他們的企業急欲與台灣企業合作,一起進軍大陸市場。

然而,運用ECFA擴大台灣經貿空間是策略上的期待,卻非必然的結果。ECFA讓兩岸關係和緩,增加台灣與他國簽署FTA的可能性,但FTA的涵蓋範圍非常廣,台灣與他國洽簽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實質問題,需要政府積極面對。例如紐澳在與其他國家洽商FTA時,都是希望建立一個真正的自由貿易協議,亦即把所有的貨品貿易與服務業市場完全開放。因此,面對像紐澳等國協商FTA時,台灣必須要問的是:準備好了嗎?這些準備至少會包括:要開放農產品市場了嗎?要開放管制依然嚴格的金融市場嗎?要開放電信市場嗎?或是準備開放到何種程度?

面對兩岸經貿往來日趨密切,政府既須意識到分散風險的重要性,也要以擴大台灣對外經貿網絡的積極對策因應,更須有完整的產業發展策略,研究開放台灣市場的進程,為迎接更廣、更深的經貿關係做準備。

【2011/03/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1年 03月10日

蘋果日報

荒謬1:夢想不該如此廉價!


很多人會把「挑戰自己的極限」當作夢

想,總覺得只要做了自己從沒做過的事

情,就是完成了夢想。夢想的設定當然

是因人而異,但如果是「於己有利,於

人有損」的事情,用夢想來代稱非常不

恰當。


當事人的原意只是希望「挑戰自己的膽

量」,看完她的《不帶錢去旅行》遊

記,通篇只是利用別人的舉手之勞,去

完成個人的目標,藉以證明自己做得到

而已。這原本是一個人的小實驗,但經

媒體報導後,如今竟還要呼朋引伴,挑

戰「揪團佔便宜」,當事人自稱「天真

的想把不帶錢去旅行延伸為『運動』,

因為……好玩!」如果每個人的夢想設

定,都成了這副德行,夢想只是淪為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保護

傘而已。


在國外,也有美國記者挑戰不帶錢去旅

行,但差別在於這位記者的旅程相當刻苦耐勞,一切求簡求便,有些時候甚至露宿街頭,撿路邊的剩食來吃;但台灣版的《不帶錢去旅行》卻是衣著光鮮亮麗,吃好住好,甚至還設定好自己要吃的美食。這樣的夢想坦白說不值得尊敬,更不值得鼓勵。通貨膨脹的年代,夢想也跟著貶值,曾幾何時,台灣版的《不帶錢去旅行》就是一例。

荒謬2:顛倒是非的價值觀

作者在部落格自述:「既然我身邊就有這麼多人想為我服務,那我何必捨近求遠?」、「我以為,不是非得要做些什麼,才值得擁有些什麼,才稱得上是公平互惠」。這是整個計劃最讓人不寒而慄的部分。
店家基於舉手之勞,幫助一個出外人,原本是美事一件,但卻被當事人視為理所當然,視為挑戰自己,視為衡量台灣人是否有愛心的指標,那真是太可怕了。甚至有記者詢問當事人在整趟旅程究竟省下多少錢?當事人還煞有其事在部落格計算總共被招待多少錢?如果此風可長,那以後店家該如何面對表明自己是「不帶錢來白食」的旅人?
無私的幫助本是不求回報,但濫用別人的幫助則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表現。當事人現將這項實驗上綱上線到「台灣人有愛心」、「創造生命的熱情與可能性」等顛倒是非的層面。我真的很想問問:在這項行動中,當事人除了認清「一皮天下無難事」之外,究竟還學到了什麼人生大道理?

荒謬3:自以為是的樂觀

在當事人部落格中,充斥了大量「祕

密」、「心靈成長」、「正面能量」、「零極限」等用語,顯然當事人真心相信自己是在進行一個改變世界的舉動。
這世界總是有很多充斥著「自我催眠」的故事,特別在「直銷」、「探索課程」等領域可說是不勝枚舉,共同的特點就是高舉美麗的假象,多方合理化自己的舉動,試著想要改變別人的價值觀,但往往造成困擾而不自知。
因為太過樂觀的人,往往會失去對他人

的體諒之心,這世界很多好心辦壞事的

案例,都是出自於自以為是的善心與樂

觀,狹隘了他們的視野,這是「不帶錢

去旅行」活動最讓人憂心的地方。


對於PEGGY小姐無可救藥的樂觀,個

人建議外交部可徵召她前往菲律賓談判

道歉事宜,相信必有所獲,也能讓她的

生命更不同凡響。

作者為網路作家,著有《我恨星期一》

-------------------------

小弟一向作風,評論文章,只揚善不顯惡

對此篇作者評論對象也不例外,不于置評

只是此文讓我想起,去年夏天某日等待客戶空檔

到一家有附設用餐區的便利商店,買一碗微波加熱的皮蛋瘦肉粥吃

用餐區只有三個位子

一個位子有人正在享用餐點

另二個位子,是一對念台北學費最貴那所私立明星中學兄妹

正在翻看便利商店裡報紙

沒位子,小弟只好站著吃熱粥

本以為這對兄妹應該已經消費完畢,我也不以為意

但偏偏小弟和客戶約的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

這段時間,不斷有該店消費者買熱食

卻因那對桌上無任何消費痕跡的兄妹佔住位子

一份報紙看完也沒折好,再換一份報紙看

大家只能站著吃熱食

半個小時左右

一輛豪華加長型名車,走下一位全身穿名牌的貴婦進門

只見那位貴婦竟然對那對兄妹說:

 還有時間 ,你父親要開車去附近辦點事

外面這麼熱, 我們繼續坐在這裡看便利商店裡的報紙

我真是不敢置信

開如此名車穿如此名牌

你把人家便利商店當慈善機構還是公立圖書館

我可確定那對兄妹一塊錢也沒消費

其實若是貧苦家庭小孩如此我沒話說

你們這麼有錢

在私人商店看人家折好要賣的報紙

這種事我是做不出來

就算要如此

報紙看完也要小心折好,像新的一樣讓想買的人可以買

這是最基本的將心比心,做人道理吧

占別人便宜,認為理所當然

好像讓別人吃虧是別人的榮幸一樣

縱使再有錢

也得不到尊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陸戰隊475T 的頭像
    陸戰隊475T

    海軍陸戰隊475Tkuda1994

    陸戰隊475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