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教授是小弟最欣賞的學者

雖然當年在學校無緣上馬凱教授的課

但馬凱教授常年在經濟日報和電視中發表一針見血的專業分析建議

實在讓人收穫良多啊

馬凱教授令人值得學習處有

一凡事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

就算批評他極不欣賞的政治人物,稱謂也是相當得體禮貌

二不管誰執政

理念 一以貫之,不會見風轉舵

三不只批評

只要批評一定相對提出可行的具體方案

四言之有物

各種分析方案都有嚴謹的數據和理論基礎

五核心思想

一切以台灣整體利益最大當核心思想

例如小弟極為認同

馬凱教授提出在台北港附近荒地劃一塊

做為兩岸自由經貿特區

主要是吸引事業有成的大陸台商回流設廠

對在大陸因對岸腾籠換鳥政策,經營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台商

提供一個真正可行操之在我的雙贏辦法

這才是真正的愛台灣

可惜政府似乎並不重視

今天經濟日報社論我相信是馬凱教授寫的

小弟十分認同

特轉載如下

---------------------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3.10 03:31 am
 

海基會成立20周年,特別舉辦學術研討會尋找兩岸雙贏之道。在這場研討會中,副總統蕭萬長在專題演講中提醒,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FA)為兩岸立下經貿里程碑,但兩岸經貿自由化的結果,必然讓台灣對大陸的經貿關係進一步傾斜,為讓台灣經濟分散風險,台灣必須努力地與其他國家拓展更好的經貿關係,甚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就在同一場合,多位外國學者肯定ECFA,日本與印度學者更直言,日本與印度都應與台灣簽署FTA。不只日、印如此,無論從主觀需要及客觀環境發展,ECFA已受到國際社會的關切,也提供台灣經濟藉以分散經濟的空間。

由蕭副總統提出台灣應該要分散風險的預警,宣示了政府對兩岸經貿的往來有一定的掌控與警覺,而非在野黨經常批評的一廂情願,在海基會成立20年之際具有積極意義,相信也會逐步加速反映到政府未來的施政作為之上。其中,推動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就是重要的策略,目前國際間的反應也大致符合此一策略的預期;例如去年6月底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之後,台灣與新加坡就在8月宣布要開始進行正式的FTA洽商,近來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也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作,展開台印洽簽FTA的可行性研究,顯示ECFA擴大台灣經貿空間效果。

首先,目前台灣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率達41%,陸港已是台灣出口品最大市場。因此,兩岸若能利用ECFA,相互減免關稅,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必將因此大增,也將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不過,由於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已很高,分散出口市場,以分散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風險,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分散風險的積極作法是擴大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經貿關係,做大出口大餅後大陸所占份額自然下降,而非以此限制與大陸的經貿關係,自我設限。

現在也是台灣擴大國際空間的好時機。從主觀需求而言,對很多國家來說,台灣2,300萬人的市場雖難與大型經濟體相提並論,但近4,000億美元的經濟規模仍在全球排名前20大,能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對其經濟發展有實質的助益。例如紐西蘭、澳洲等國,就對與其他國家簽署FTA有高度興趣,紐西蘭更在2009、2010年分別與大陸和香港簽署了FTA,凸顯紐西蘭對大中華市場的企圖心,更增添台紐簽署FTA的可能性。再從客觀環境面,外國學者在海基會的研討會上即明言,日本、印度有興趣與台灣簽署FTA,理由之一就是短期內與大陸簽署FTA的可能性較低,促使他們的企業急欲與台灣企業合作,一起進軍大陸市場。

然而,運用ECFA擴大台灣經貿空間是策略上的期待,卻非必然的結果。ECFA讓兩岸關係和緩,增加台灣與他國簽署FTA的可能性,但FTA的涵蓋範圍非常廣,台灣與他國洽簽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實質問題,需要政府積極面對。例如紐澳在與其他國家洽商FTA時,都是希望建立一個真正的自由貿易協議,亦即把所有的貨品貿易與服務業市場完全開放。因此,面對像紐澳等國協商FTA時,台灣必須要問的是:準備好了嗎?這些準備至少會包括:要開放農產品市場了嗎?要開放管制依然嚴格的金融市場嗎?要開放電信市場嗎?或是準備開放到何種程度?

面對兩岸經貿往來日趨密切,政府既須意識到分散風險的重要性,也要以擴大台灣對外經貿網絡的積極對策因應,更須有完整的產業發展策略,研究開放台灣市場的進程,為迎接更廣、更深的經貿關係做準備。

【2011/03/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1年 03月10日

蘋果日報

荒謬1:夢想不該如此廉價!


很多人會把「挑戰自己的極限」當作夢

想,總覺得只要做了自己從沒做過的事

情,就是完成了夢想。夢想的設定當然

是因人而異,但如果是「於己有利,於

人有損」的事情,用夢想來代稱非常不

恰當。


當事人的原意只是希望「挑戰自己的膽

量」,看完她的《不帶錢去旅行》遊

記,通篇只是利用別人的舉手之勞,去

完成個人的目標,藉以證明自己做得到

而已。這原本是一個人的小實驗,但經

媒體報導後,如今竟還要呼朋引伴,挑

戰「揪團佔便宜」,當事人自稱「天真

的想把不帶錢去旅行延伸為『運動』,

因為……好玩!」如果每個人的夢想設

定,都成了這副德行,夢想只是淪為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保護

傘而已。


在國外,也有美國記者挑戰不帶錢去旅

行,但差別在於這位記者的旅程相當刻苦耐勞,一切求簡求便,有些時候甚至露宿街頭,撿路邊的剩食來吃;但台灣版的《不帶錢去旅行》卻是衣著光鮮亮麗,吃好住好,甚至還設定好自己要吃的美食。這樣的夢想坦白說不值得尊敬,更不值得鼓勵。通貨膨脹的年代,夢想也跟著貶值,曾幾何時,台灣版的《不帶錢去旅行》就是一例。

荒謬2:顛倒是非的價值觀

作者在部落格自述:「既然我身邊就有這麼多人想為我服務,那我何必捨近求遠?」、「我以為,不是非得要做些什麼,才值得擁有些什麼,才稱得上是公平互惠」。這是整個計劃最讓人不寒而慄的部分。
店家基於舉手之勞,幫助一個出外人,原本是美事一件,但卻被當事人視為理所當然,視為挑戰自己,視為衡量台灣人是否有愛心的指標,那真是太可怕了。甚至有記者詢問當事人在整趟旅程究竟省下多少錢?當事人還煞有其事在部落格計算總共被招待多少錢?如果此風可長,那以後店家該如何面對表明自己是「不帶錢來白食」的旅人?
無私的幫助本是不求回報,但濫用別人的幫助則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表現。當事人現將這項實驗上綱上線到「台灣人有愛心」、「創造生命的熱情與可能性」等顛倒是非的層面。我真的很想問問:在這項行動中,當事人除了認清「一皮天下無難事」之外,究竟還學到了什麼人生大道理?

荒謬3:自以為是的樂觀

在當事人部落格中,充斥了大量「祕

密」、「心靈成長」、「正面能量」、「零極限」等用語,顯然當事人真心相信自己是在進行一個改變世界的舉動。
這世界總是有很多充斥著「自我催眠」的故事,特別在「直銷」、「探索課程」等領域可說是不勝枚舉,共同的特點就是高舉美麗的假象,多方合理化自己的舉動,試著想要改變別人的價值觀,但往往造成困擾而不自知。
因為太過樂觀的人,往往會失去對他人

的體諒之心,這世界很多好心辦壞事的

案例,都是出自於自以為是的善心與樂

觀,狹隘了他們的視野,這是「不帶錢

去旅行」活動最讓人憂心的地方。


對於PEGGY小姐無可救藥的樂觀,個

人建議外交部可徵召她前往菲律賓談判

道歉事宜,相信必有所獲,也能讓她的

生命更不同凡響。

作者為網路作家,著有《我恨星期一》

-------------------------

小弟一向作風,評論文章,只揚善不顯惡

對此篇作者評論對象也不例外,不于置評

只是此文讓我想起,去年夏天某日等待客戶空檔

到一家有附設用餐區的便利商店,買一碗微波加熱的皮蛋瘦肉粥吃

用餐區只有三個位子

一個位子有人正在享用餐點

另二個位子,是一對念台北學費最貴那所私立明星中學兄妹

正在翻看便利商店裡報紙

沒位子,小弟只好站著吃熱粥

本以為這對兄妹應該已經消費完畢,我也不以為意

但偏偏小弟和客戶約的時間還有半個多小時

這段時間,不斷有該店消費者買熱食

卻因那對桌上無任何消費痕跡的兄妹佔住位子

一份報紙看完也沒折好,再換一份報紙看

大家只能站著吃熱食

半個小時左右

一輛豪華加長型名車,走下一位全身穿名牌的貴婦進門

只見那位貴婦竟然對那對兄妹說:

 還有時間 ,你父親要開車去附近辦點事

外面這麼熱, 我們繼續坐在這裡看便利商店裡的報紙

我真是不敢置信

開如此名車穿如此名牌

你把人家便利商店當慈善機構還是公立圖書館

我可確定那對兄妹一塊錢也沒消費

其實若是貧苦家庭小孩如此我沒話說

你們這麼有錢

在私人商店看人家折好要賣的報紙

這種事我是做不出來

就算要如此

報紙看完也要小心折好,像新的一樣讓想買的人可以買

這是最基本的將心比心,做人道理吧

占別人便宜,認為理所當然

好像讓別人吃虧是別人的榮幸一樣

縱使再有錢

也得不到尊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陸戰隊475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